© 雷德Wetson|Powered by LOFTER

今天给你推荐一本小书。不是一本小说或者散文。

可当做消遣,也可当做资料。

这是林已奈夫的“刻在石头上的世界”。

作者:  [日] 林巳奈夫 
出版社: 商务印书馆

《刻在石头上的世界》

副标题: 

画像石述说的古代中国的生活和思想


《刻在石头上的世界:画像石述说的古代中国的生活和思想》以中国古代的画像石材料,图文并茂,通过对挑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画像石的介绍,向读者讲述了古代中国的生活与理想。


作者林巳奈夫,1925年5月生。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,文学博士。系京都大学名誉教授、东洋考古学会及日本学士院会员、著名考古学家。


主要从事中国出土文物的鉴定、审评、年代鉴别、分类等方面的研究,专攻青铜器研究。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考古。

—— 引自本书条目

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虽然我有收资料文献的爱好,不过这本书当时确实是为了凑单买的。


也不是说凑单就是随便买,多少也是考虑了一下。

买书这件事儿,有时候刻意为之,反而不一定能买到称心如意的读物,反而是漫不经心,东逛西逛间,就发现了有趣的东西。


所以前辈们也常说,功利性的读书真正有效的并不多见。指望拾着前人的脚印儿走捷径,往往连手里本来有的目的地都丢了。


尽管如此,其实阅读这类型资料,若是能做个笔记的话,效率会大大提高。


但是,也不晓得是我自己天性散漫,还是get不到正确方法,有时候也想过试着按照一些流行的工作笔记方式整理读书资料……譬如,在手账上画出各个类别啦,箭头式归纳啦,分区总结啦,诸如此类。


但一看图示觉得学起来好麻烦。

为了做笔记,还得先学笔记的做法。这大概也是我到现在都懒得使用思维导图的原因吧。PS,如果你get到什么比较简单上手的思维导图方式,也可以推荐给我。


总之,每次看书,都觉得“读得开心”就行了。

这点上,感觉自己好像是土相星座之耻。


不过,无论你是哪种读书人,是喜欢写读书笔记,还是读得高兴就好,只要都能从阅读这件事本身找到乐子,就跟我的想法算是殊途同归了吧。


那么,咱们接着说这本书。(漫无边际的闲扯已然成了组长阅读笔记的惯例,我也不抗拒了……


当时的人们认为,不管是凡人还是鬼魂,为了生存下去,仅仅是物质生活条件完备还远远不够。诸神的活动是带来四季循环,阴阳调和的原动力,如果缺少了这些,粮食的丰收,子孙的繁荣,都是不可能的。


如果是大的墓室,在房屋顶棚的中央,会有巨大的莲花垂下。

这是天之中心的星座象征。


【第一章 什么是画像石】


此外,作者在后记里提到,自己对汉代石画像一直很有兴趣,他通过学习E.沙畹(这里指的是法国的汉代考古学者E.Edouard Chavannes)所著的《华北考古调查》等书,渐渐的学到了“如何以本国语言来描述中国事物”的技巧。


换言之,也就是以日文来解释中国古代的历史信息,不过因为没读过原文,也就不晓得作者的风格到底是怎么样的。


但正因为国内版的本书所使用的文字是“日语翻译过来的中文句子”,所以文字风格显得直白简单。


如此一来,倒也显得更容易读了。


由兴趣出发,搜集了多年资料而写作的这本汉代(墓室)石刻的学术书籍,如果严格来说,应该倾向于普及知识(也就是说不会晦涩难懂)类考古书籍,配图较多,具体文字方面我也不多摘抄了,给你看看里面的一些内容吧。



鸟嘴上叼着绶带,叫做绶,发音与“寿”(长命百岁)相同。凤凰从天神那里带来了长寿的象征,尾巴上带着铃铛,铃声代表着鸟鸣。



汉书里面有这样的记载:雉听觉锐敏,比人能够更早听到雷鸣。


所以,在记载每个月的各种风俗仪礼的中国古典中,以雉的鸣叫声来作为季节变化的关节点标志。


笔者不了解雉的生活环境,不知道它具体如何对雷声做出反应。但是,据说雉对震动极端敏感,能够感知到人类无从知觉的地震,并发出鸣叫声。古代中国人肯定是知道这一点的。




总的来说,我觉得这本书也比较适合对这一类型的古代资料有点儿兴趣,又希望语言很易读的人。

配图和文字结合看,很轻松就读完了。

书很小巧(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书籍封面图,所以我用手机拍了一张)。

价格相较许多学术类书籍来说,也是蛮便宜的,很适合凑单。


那么,就聊到这里。

下回再见。

祝今日愉快。


(对了,以前所有阅读笔记,都可以在我的LOF上搜索TAG“阅读”或者“需要时请给我魔法”来找到。)

————

订阅号:需要时请给我魔法

或搜索: needmofa

音乐/阅读/绘画/随笔/生活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